algebra:function

函数

函数(Function)是指两个数集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关系式

映射是指两个数集之间的对应关系。例如有一个为学生分数的集合{40,50,60,70,80,90,100},和一个表示成绩优良的集合{不及格,及格,良好,优秀}。我们假设<60分为不及格,60~80及格,80~90良好,>90优秀。那么两个集合之间就有对应关系了。 按照这个分数等级分配的规律,我们就把分数集合映射到了优良集合中

数学上的映射也有,例如我想把我现在拥有的0~1之间的数据放大成0~100,那么我只需要对每个数据×100即可。这样就从0~1通过映射关系(×100)映射到0~100。


函数属于映射的一种,函数(function)这个词,最早由中国清朝数学家李善兰翻译,出于其著作《代数学》。之所以这么翻译,他给出的原因是“凡此变数中函彼变数者,则此为彼之函数”,也即函数指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,或者说一个量中包含另一个量。

这就和映射一样,映射规则是不变的,只要映射前的量改变了,映射后的量也可能发生改变。

函数,拥有自变量因变量,顾名思义,自变量就是自己会变的量,因变量就是因为自变量的变化从而跟着变化的量。确定它们两个之间的关系的式子,就叫做函数

举个例子,例如你以一定的速度v向前走,你走了一分钟、两分钟、一个钟走了多远呢?

根据常识我们知道路程S = vt(v为速度,t为时间),那么只要把t换成一分钟、两分钟就可以知道走过的路程了。

这个例子,其实就是一个函数的表示。式中的t其实就是自变量,因为我们还没有确定时间,或者我们要计算多个时间,那么t就是变化的,就是自变量。

而v我们知道走路速度不变,走路速度也不会随时间变化(就是不累,不会一会快一会慢),v是不会变的,只是一个常数,所以是常量。

最后的S是由v和t共同决定的,因为t是自变量,S随着t的变化而变化,所以S就是因变量

如果我们把自变量写成x,把因变量写成y,那么就可以变为 y=vx ,那么从自变量到因变量的关系就是乘了一个v,这就是他们的函数关系,一般我们把函数关系式写成f() (f是函数英文function的缩写),可以有

y=vx~~doubleright~~y=f(x)=vx

这个f,在这里就是表示将括号里面的东西乘一个v,无论括号里面是什么,例如:f(a^2+bc)=v(a^2+bc) 甚至你还可以f(f(x))=f(vx)=vvx=v^2x 或者 f(f(f(f(...))))=.....


还是拿回这个走路来说,我们设走路的函数 S=f(t)=vt t是自变量,也就是走的时间,可以为1s、2s等,那么能不能为负呢?显然不能,哪里有负的时间,过了-10秒是什么意思啊。那么这个自变量t只能取大于等于0的数了。t>=0 我们把自变量能取值的范围叫做定义域,也就是可以定义这个函数的区域(自变量不能定义,函数也不能定义)。

因为因变量S会随自变量t变化而变化,既然t有一个范围,那么显然S也会有一个范围,我们成为函数的值域,也就是这个函数最终的值的范围

一般如果确定了定义域,我们这样书写函数(在后面加上定义域):f(x)=vx ~~(x>=0)

f(t)=vt 这个路程-时间函数中,值域不仅与t还和v有关:

  • v>0 , 值域将{>=}0,向前走,路程为正
  • v=0 , 值域将{=}0,不动,路程为0
  • v<0 , 值域将{<=}0,向后走,路程为负

这告诉我们,在讨论函数的值域时,还要看清题目,判断是否需要分情况讨论

关于定义域一般喜欢这样出题,例如求 f(x)={ln(x+1)}/{sqrt{-x^2-3x+4}} 的定义域

首先,分母不能为0,也就是根号里面不能{<=}0,解出根号下面的一元二次方程,可以得到 -4<x<1 再看看分子,对数函数取值要 {>}0 那么也就是 x>-1

分子分母相结合,也就是 -1<x<1

所以这个函数的定义域就是 -1<x<1

(图中数轴上的空心圆圈表示不等于该数)


顾名思义,平面直角坐标系就是在一个平面上的坐标系。

我们在平面上定一个点,称它为原点,然后经过这个原点画一条直线,然后再画一条垂直第一条直线又过原点的直线,两条直线相互垂直,所以叫直角坐标系。

画好线后,我把线变成坐标轴,给它标上刻度。

一般来说,水平的坐标轴向右为正,称为x轴,垂直的坐标轴向上为正,称为y轴。

这两条直线把平面分成了四大区块,我们把区块称为象限,x轴和y轴都为正的为第一象限,然后逆时针排布为第二第三第四象限。

那么,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表示一个点的位置,就可以用x轴的坐标(横坐标)和y轴的坐标(纵坐标)来表示了,格式为(x轴坐标,y轴坐标),例如 (2,3)

还是用回上面的路程-时间函数举例 f(t)=vt=S

我们先假设我走路的速度是 2m/s

那么,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做:先让t=0,记下S的值,然后t=1、t=2、t=3…并且记录下各个S的值,列出一个表格来:

t f(t)
0 0
1 2
2 4
3 6
4 8

我们把一行数据看做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点,t的值为x轴坐标,S的值为y轴坐标,例如第2行可以表示为(1,2),把这些点标出来:

如果我们减少t增加的幅度呢?0.5?0.1?最后到很小很小,图案不就变成一条线了吗 我们就说,这条线就是这个函数的图案了。我们发现这个路程-时间函数的图像是一条上升的直线,也就是速度不变的话,时间越长(x坐标越大),走的距离越长(y坐标越大)

其他函数是不是这样呢,我们用同样的方法试试f(x)=x^2画出来是怎样的: 呀,竟然是弯的,看来函数不同,图像也不同呀。

方程?又关方程什么事啊。诶,你看 f(x)=2x~,~0=2x 他们不是很像吗?你说得好像也很有道理诶,那他们有什么关系呢?

例如我要解 3x+4=19 这个方程,我假设一个 y=3x+4 的函数,然后把这个函数的图像画出来: 方程是要等于19,那么我再在y轴上找到19,再画一条水平线过去,找到直线y=19的地方,在过它画一调垂直线就可以知道它的横坐标了,横坐标就是方程的解了! 哎呀,这方程我心算都能算出来,还要画图麻烦死了。诶,这只是简单的方程,如果是一元二次方程呢,三次呢,四次呢?

只有试过才知道,用画图解一元二次方程 -x^2+2x+5=2 我们设函数 y=-x^2+2x+5 ,然后画图出来: 然后在y=2的地方画一条水平线,就可以找到方程的解了。

但是,最后划线这一步其实是可以省略掉的,我们只需要一个小小的转化:把原方程转化为标准方程: -x^2+2x+5=2 ~~doubleright~~ -x^2+2x+3=0 这样子,我们设的函数 y=-x^2+2x+5 只需要找出当y=0的点,在y=0的地方画一条水平线…诶,等等,这条线不是已经有了吗,就是x轴啊,所以我们直接找函数曲线和x轴的交点不就行了吗 这就是标准方程存在的意义之一,我们称函数曲线和x轴相交的点的横坐标函数的零点,上面这个函数的零点就是-1和3,-1和3也是函数对应方程的根。

虽然上面举例的两个函数都比较简单,可以直接算出解来,但是往往许多复杂的方程都依赖着函数图像求解,而且函数图像里还藏有很多方程的性质,是值得我们学习的,下面展示一些有一点复杂的函数: f(x)=sin(x^2) f(x)=ln(x^2)


函数中自变量和因变量是一一对应的关系,即一个自变量只能有一个因变量,不能有两个。如下图在x轴的同一坐标处有两个y值(划一根垂直的竖线,函数只能与竖线相交一个点,如果有更多点,则不是函数!)

图片这个不是函数

另外,函数可以写成f(x)=xxxxx或者y=xxxxx

前者只能表示函数,后者还可以表示除了函数以外的东西,最好有说明

多个函数一起出现时,f可以换成其他字母,如delim{lbrace}{matrix{3}{1}{{f(x)=...}{g(x)=...}{h(x)=...}}}{}

注意,大写的F有另外用途,不能使用F(x)来表示函数

  • algebra/function.txt
  • 最后更改: 2018/12/19 16:49
  • (外部编辑)